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人防知识>他山之石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与人防改革发展

日期:2018-06-11来源:项目部 浏览量:

  

  人防作为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升到“国之大事”、“国家战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推进人防改革发展,无论是战略思维,还是执行层面,都要把握好“三度”,即历史的深度,从人防发展的历史中把握规律,鉴往观来;现实的温度,对我们所处的发展时空,作全方位、理性的思考,把对历史的负责、现实的担当转化为进取的胆识、创业的激情、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战略的高度,善于从战略的高度定位具体工作的方向,提升具体工作的价值,善于从具体工作中找到与国家战略、发展大局的关联。

  基于这种思考,我认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新时代人防改革发展,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就是要研究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人防发展带来的全面、深刻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只有三次。前两次分别是党的八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重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实际证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和把握,直接影响国家战略的制订,影响整个国家发展的进程。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正确的,但由于“大跃进”,特别是“十年文革”,整个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征程,随之六中全会对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重新校正,终于实现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为我国制订并实现“新三步走”战略目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宏大舞台。具体到人防发展有三点需特别重视。

  第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大大提升了人防在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防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因为美好生活的底线是安全。缺乏安全的保障,谈何美好生活?越是美好生活,越需要强大的国防人防。

  第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人防的发展定位、发展水平有全方位、革命性的提升。我们要从传统的、粗放的、不平衡的、不注重人文关怀的发展转向高效的、集约的、配套的、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发展。今年人防系统开展的“质量提升年”,很好地回应了人防这一“时代之问”。今后人防发展,包括人防工程的布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战应急能力提升、指挥演练强化等等,都要充分体现人防的人民情结,要多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来统筹考虑。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人防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不同的社会需求,决定资源价值形成的规则、机制,而资源价值又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政策。在生存也就是温饱成为最大问题的年代,基本食品、居住是最大需求,进入小康生活后,安全、环境成为重要需求。人防平战结合的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基本反映了这一规律。改革开放初期,人防工程多用来搞种养业,储藏蔬菜水果,其后是停车场、商店等,现在是大型超市,与城市公园、广场等融为一体的公益型、开放式宣传教育基地。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将人防改革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宏大的历史时空。人防发展定位如何提升,通过何种方式提升,提升的切入点怎样选择和把握?结合湘潭的实际,我们的答案是,紧紧围绕融合发展、平战结合、军民融合,坚持“四全人防”理念推进人防改革发展。

  1. 坚持全域人防理念,立足城市综合防护能力提升。

  现代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信息技术、智能科技支撑下的远距离实时空中打击,战争再无前方后方之分。人防的防护体系、指挥通信体系、应急应战动员能力等,不能再局限于某个片、某个点,而是整个区域。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我国一、二、三线城市已基本定型,人防工程建设的增长点将逐步转向部分三线城市特别是县域和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中心城市的人防优势,如何通过人防建设的梯度转移,形成防护特别是疏散、保持战争潜力的新的腹地优势,必须在整个区域发展规划中明确和强化。因此,运用数字技术、智能化管理提升区域人防工程规划布局、要素配置,形成区域一体的国防、人防战备动员组织指挥的体系和能力,对今后人防的发展,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

  2. 坚持全局人防理念,彻底改变人防边缘化的被动局面。

  国防包括人防建设,与应战打赢之间存在一个“悖论”,投入越大,国防、人防势力越强,战争发生的机率越低,由此反过来引起人防不重要、过多的投入是“浪费”的疑问。化解这一“悖论”,一靠人防自身的作为与贡献,用好“平战结合”的法宝,抓住“军民融合”的机遇。二靠创新宣传教育,强化全社会国防、人防意识。

  所谓“全局人防”,就是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将人防发展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一是通过兴建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和严格人防“结建”审批,将人防的资源直接融入城市建设,化解政府的难题,响应市民的关切,补齐城市功能的短板。二是通过人防行政审批和监管服务,支持和服务园区、重点产业、企业和项目发展。重点是“放管服”改革。三是整合人防的政策资源,服务和改善民生。湘潭人防之所以能够连续10年两次评为“全国人防先进城市”,之所以能够从“神秘”、“边缘”的状态跻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火热战场,主要得益于“全局人防”理念的确立和坚定实施。如招商引资8亿元创建的河西平战结合人防工程,缓解了整个城区交通压力和市民出行难、不安全的问题,还创造税收2亿多元,为政府节省1亿多元的旧城提质改造投资,成为全国、全省的示范性工程。在全省、全国率先推行园区人防审批改革,实行“市园联审”,一举化解了人防“入园难”问题,人防资金成为初创阶段支撑园区发展的“第一桶金”。把人防建设特别是“平战结合”融入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有力支持了市民公园的提质改造和隐患处置、城市地下空间重大险情和隐患排查处置。结合农村人防疏散地域建设参与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等,直接投入的贡献达1亿多元。

  3. 打造全民人防,强化人防发展的社会根基。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的确,没有全民国防就没有强大的国防,这对人防尤为适用。《人民防空法》也规定,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有得到人民防空保护的权利,都必须依法履行人民防空的义务。这句话就从法律的高度决定了我们的人防就是“全民人防”。“全民人防”的要义是:每个公民都有享受人防的权力,每个公民都要履行人防的义务,两者缺一不可。坚持和实践“全民人防”理念,有三个重点:一是人防的发展定位、防护能力和布局,要重点解决“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重点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各类社会组织、企业以及每个公民,都要履行人防的义务,以实际行动参与支持人防建设。二是人防自身发展思路的创新。既要通过“平战结合”、“军民融合”,强化各类人防工程的公益属性、共享功能,又要依托人防工程、设施,重点强化开放型、互动型、体验型人防宣传教育。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良性互动,使人们在体验、分享人防发展成果中感受人防建设的重要性,并掌握必要的人防法律知识,应战应急防护技能。三是消除“全民人防”的体制性、政策性、机制性缺陷和“盲点”,如强化人防军政联席会议、党委议军会等制度落实;强化规划、住建、国土等部门的协同机制;强化人防工程维护、宣传和社会动员的属地管理措施;强化全社会特别是各类学校的人防宣传教育法定义务的履行。

  4. 打造全能人防,推进人防发展向主业聚焦。

  人防的“主业”是战时能应战,体现“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这个“主业”是通过“急时应急”“平时服务”长期历练和养成的。对这个常识问题,我们还重视不够,或研究不透。比较普通的倾向是“忘了主业”,所做的工作与“主业”关联不紧,甚至冲突。坚持“全能人防”理念谋划人防发展,有三个重点:一是目标聚合,资源配置、工作格局都要围绕提升整合城市综合防护能力展开,不能偏离特别是迷失目标。二是管理创新。没有信息化的管理,充其量只能是低效率、能量互耗的顾此失彼的管控。“全能”不可能指望传统、原始的管理手段来实现。人防工程区域布局和功能配置、指挥通信和人防宣传教育、社会动员等,都要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步伐。三是队伍建设。强化三个保障。第一,党性保障。坚持党对人防的绝对领导,“四个意识”的标准和要求更高,而且要体现在具体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第二,作风保障。严格“准军事化” 机关建设标准。第三,能力保障。“一岗多能”,培训提升、轮岗锻炼、全员化综合性演练等,应该成为常态,将人防机关打造成“不挂军徽的军营”,将人防队伍打造成“不穿军装的军人”。

  本文是作者宁超群(湘潭市人防办党组书记、主任)在2018年5月22日全省县(市)人防办主任培训班和5月25日全办主题党课的内容摘要。该文站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矛盾变化的宏大舞台,提出以“四全人防”理念推进人防改革发展。

  来源:湘潭在线,南京人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