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防部门优势 落实以人为本要求 |
日期:2017-12-29来源:项目部 浏览量: |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近年来,山东省人防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密结合人防特点,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从三个方面展开工作,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
一、确保生命安全
山东省人防部门认识到,人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如果生命没有了,以人为本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防空防灾应急准备,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以人为本的最高层次。
首先,山东省人防部门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着力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人民防空体系防护能力建设,战时有效应对现代空袭的能力显著提高。一是人防组织指挥体系基本形成。省、市成立了战时人防指挥机构,制订了应急行动计划和方案,形成了省、市、区、街道四级防空袭方案,省、市均建成了基本指挥所、地面指挥中心和机动指挥所,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人防指挥平台。二是通信警报体系日趋完善。全省形成了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网络,实现了手段多样、方式灵活的全方位通信系统。依托地方和军队通信线路,建成了有线通信网、计算机局域网和视频会议系统。省和各市建成了无线短波通信一级网;各市和县(市、区)建成了无线短波通信二级网。省、市装备的机动指挥车均安装了卫星通信设备,可以通过使用海事卫星和北斗卫星系统实现卫星联网。省、市都建成了空情接收处理自动化系统、综合数据库系统,信息传递和处理能力大大增强。全省安装防空警报器3631台(套),国家人防重点城市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100%,省定防空重点城市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75%以上。三是防护工程体系初具规模。全省人防工程面积每5年翻一番,初步实现了规模适当、布局合理、防护可靠、功能配套、平战结合的要求。四是人口疏散体系初步建成。省、市加强了党政首脑机关和城区人口疏散基地、疏散地域对接落实工作,人口疏散的区域位置、疏散路线、疏散组织和保障措施明确,形成了疏散地域、疏散基地、疏散点“三位一体”的人口疏散体系。到去年底,全省各级制订人口疏散方案15661个,组建疏散组织15643个,建成疏散基地74个、疏散地域167个,可安置疏散人口2000多万人。同时,全省还组建了20万人的人口疏散志愿者队伍。五是重要经济目标防护体系走向规范。省政府、省军区印发了《山东省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管理意见》,对全省重要经济目标进行了普查,明确了防护类别和等级,认真组织和监督、指导重要经济目标单位开展防护工作。全省重要经济目标达到了防护组织、防护方案、训练演练“三落实”的要求。六是人防专业队伍体系基本健全。省政府办公厅、省军区司令部下发了《关于加强群众防空组织建设的意见》按照“专业对口、平战结合”的原则,全省组建防化防疫、通信、医疗卫生、抢险抢修、消防、治安和运输专业队7种人防专业队伍,部分市还组建了伪装欺骗、引偏诱爆、电子对抗等新型专业队伍,共8万多人,并进行了训练、演练。人防六大体系的建立健全,能够确保战时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其次,山东省人防部门大力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积极参与政府应急管理,充分利用人防战备资源为防灾减灾救灾服务,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各级人防部门都被赋予相应的民防职能,被列为政府应急管理成员单位,在各级政府的应急预案中明确了人防部门的任务,利用人防战备资源参与应急管理的各项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省和各市人防指挥平台被确定为政府应急管理指挥中心或备份指挥中心,机动指挥所被确定为政府应急管理机动指挥平台。人防专业队伍被确定为抢险救灾骨干力量,人口疏散志愿者队伍纳入了政府应急管理志愿者队伍。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利用人民防空警报系统发布灾情警报的通知》,省人防办与省地震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利用人防战备资源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的通知》,省、市人防指挥通信系统与政府应急办等应急管理有关职能部门实现互联互通。人防工程、人口疏散基地和疏散点成为居民紧急避难场所,实现了市区人口全覆盖。不论遇到什么灾害事故,每个城市居民都有自己的安全避难位置。各级人防部门十分注重演练训练工作,每年坚持结合防空警报试鸣开展防空防灾演练,省、市、县三级建立了每5年、3年、1年开展一次综合防空防灾演练活动制度。全省防空防灾知识教育纳入了社会公共安全教育体系,公众的防空防灾意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人防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二、拓宽生存空间
现代社会,人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空间的危机。山东是人口大省,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6.6%。早在2000年,全省土地人口承载量已处于临界状态,比其他省提前了5-10年。更为严重的是,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将持续增大。一方面,城市规划区和建成区迅速膨胀,另一方面,国家为保护耕地,对土地资源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控制政策。这样,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山东省人防部门意识到,拓展生存空间,大力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以人为本的第二个层次。
从2007年开始,山东省人防部门大力推进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在8个城市进行试点的基础上,省政府、省军区召开了试点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一是抓规划编制。要求在规划地上建设时必先搞好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目前,17市中已有16个市完成新一轮人防工程规划修编,15个市完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91个县(市)中已有72个完成人防工程规划修编。二是推行报建联审制度。各级人防部门积极与规划、建设、房产、消防等部门协调,把结建防空地下室审批纳入城市建设审批流程,有力地推动了结建工作。全省报审防空地下室面积迅猛增长,2007年至2011年分别为368万、482万、481万、685万和820万平方米。三是坚持以建为主。只要不是因地质原因不能建的一律要求依法搞好结建,缴费与结建的比例发生了大幅变化。“十五”末为7:3,2008年以来为2:8左右,人防工程面积快速增加。四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建设人防工程。坚持“放活社建、控制自建”,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具有经营效益、社会力量愿意投资的单建式人防工程,人防部门主动让给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省、市两级人防部门均建立了招商引资项目库,定期更新发布人防工程建设招商项目,并充分利用政府招商引资平台积极开展项目洽谈活动。从2010年开始,连续两年组织全省人防系统参加香港山东周活动,累计与外商签约地下空间开发合作项目98个,总建筑面积343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22亿元。通过一系列措施,全省利用社会资金实现较快增长,2007年以来累计实现社会融资71亿元。在此基础上,山东省人防办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构建地上山东、海上山东、地下山东战略格局的报告,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姜大明省长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启动新一轮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加强地下空间规划和利用”;青岛市政府已将建设地上青岛、海上青岛和地下青岛纳入政府重大决策;德州市政府则将建设地下德州写入政府文件。山东省大力推进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加快人防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缓解土地资源紧张问题,扩大城市生存和发展空间方面,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服务生活保障
山东省人防部门认识到,利用人防资源服务民生,积极为改善民生提供保障和服务,是以人为本的第三个层次。
在服务民生方面,山东省人防部门多管齐下:一是积极拉动经济增长。2011年,全省人防工程建设投资规模达176亿元,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二是推进经济繁荣。全省人防工程开发利用面积726万平方米,年实现产值(营业额)22.2亿元、实现利税3.7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6.3万个。既为国家创造了财富,繁荣了经济,方便了群众,又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为发展服务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地人防部门十分注意在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同时,承担道路拓宽改造、广场和绿地建设、健身设施修建以及附属市政建设项目等任务,如济南市经十一路、英雄山广场、大众广场、槐荫广场,潍坊市风筝广场、济宁市太白路、临沂市银雀山公园等地下人防工程,均承担了部分城市建设任务,程度不同地缓解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困难。全省人防部门还结合人防工程建设,加大地下停车场建设力度,从行政审批入手,严格把关,明确要求结建防空地下室必须满足居民停车需求、单建人防工程建设必须配建相应比例的地下停车库,有效地提高了地下停车库在新建工程中的比例。去年,全省共建成196个地下停车库,总面积135万平方米,建成停车位3.86万个,为缓解城市停车难做出了贡献。四是直接利用人防资源服务民生。从2010年开始,全省统一开放35万平方米的人防工程,供市民夏季避暑纳凉,受到了新闻媒体和广大市民的称赞。
山东省人防部门积极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坚持人防建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以“平时作为大”赢得了全社会对人防事业发展的支持,把迅速发展壮大的人防战备资源充分用于改善和服务民生,取得了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科学发展的效果。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